中台战略与中台效应!!

2023-03-10 07:30 浏览量:823

 

 

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IT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:业务与技术深度交互,适应互联网时代,实现企业运营模式的重构,加快传统业态下的业务变革。如何通过IT演进支撑企业业务变革,成为包括运营商在内的数字化转型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
 

01 中台战略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

 

在信息化时代,企业通过将客户、产品、规则和业务流程以数据形式录入系统,实现企业信息化。传统烟囱式IT架构以平台化架构承载业务逻辑和功能实现。传统烟囱式IT架构(如图1所示)导致数据“孤岛”,数据关联价值、融合价值无法发挥。

 

从功能架构上看,烟囱式IT架构会导致承载相似业务的平台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,且各个业务系统间互联互通难度高。中台思维应运而生,其本质是通过数据贯通融合和功能开放共享,实现面向前台的敏捷响应,降低研发成本,加速创新业务孵化。

 

 

在数据层面上,中台通过打破不同项目的数据“藩篱”,实现数据的汇总、融合,推动业务数据化;在解决数据一致性问题的基础上,依托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,形成面向不同场景的数据视图,支撑企业营销、生产等业务决策,实现数据业务化。

 

在IT层面上,企业抽象、沉淀相似业务流程、逻辑,下沉可被不同项目复用的能力,以接口的方式向多业务系统开放。能力下沉后,项目系统间的通信变为不同业务模块的接口通信,互联互通不再是难题。不仅如此,可复用功能的共享能加速企业新业务的上线,降低试错成本,提升业务响应速度。

 

中台是企业应对宏观环境转变、用户需求转变的IT治理升级形式,通过IT架构的升级,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,实现运营精细化。中台是业务发展催生IT升级的演进结果。

 

02 互联网企业实践证明中台效应

 

2015年,阿里巴巴提出大中台战略,依托共享事业部建设企业级中台架构,实现一套中台体系,支撑天猫、淘宝、一淘等多个项目。阿里巴巴中台有效降低了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,数据存储量提升了 6 倍,直接节约约 6 亿元,并且极大地缩短了新业务的上线时间。

 

2018 年起互联网头部企业逐步推出自己的中台战略:腾讯调整七大事业群,成立技术委员会,并推行“All in 产业互联网”战略;京东按照前、中、后台进行组织架构调整,并规划中台建设。

 

除了互联网企业,快消、餐饮、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等多行业已经开始关注中台,逐步推出自己的中台架构,同时国内也涌现出一批独立的中台软件服务商。中台市场规模预测结果如图2 所示,预计2022年中国中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9.4亿元。

 

 

中台的含义与常见类型

 

中台是将企业的共性需求进行抽象,打造成平台化、组件化的系统能力,以接口、组件的形式共享给不同的业务前台使用。中台通过综合调度、指挥企业IT资源,以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规范,帮助企业实现业务互联互通、资源协调和信息共享。其作为敏捷响应用户需求、业务需求的前台和稳定的后台的柔性连接,促进了IT集约化。

 

企业战略和业务方向决定了中台类型

 

当前业界中台分类繁多,常见的类型包括数据中台、业务中台、技术中台、组织中台和算法中台等。最早提出中台战略的阿里巴巴,为支撑其多条线的电子商务业务,规划了业务中台、数据中台和移动中台,智能语音、图像和文本等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的相关组件有时也被称为AI中台。百度深耕其搜索领域,打造技术中台,在中台框架下构建搜索中台,面向多垂直领域,孵化垂直行业搜索业务和产品。

 

腾讯以社交业务为核心,构建以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为主的中台架构,数据中台划分为用户中台、内容中台和应用中台,技术中台划分为通信中台、AI中台和安全中台。房地产业的万科集团规划了数据中台和服务中台,医疗行业提出了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规划,不同行业、企业的中台规划不尽相同,但中台构建皆以企业战略为导向,以主营业务为支撑核心。

 

最常见的中台类型

 

中台在各行业中虽无固定的分类,但有两类中台最为常见——数据中台与业务中台。与客户有直接交互的近C端企业,必然沉淀了大量的客户数据,发挥沉淀的数据价值以反哺营销、提升客户感知成为此类企业的共性需求,因此,催生了实现数据汇总、萃取和场景化分析的数据中台。

 

研发、生产、供应和销售为一体的企业,无论是在生产环节还是在销售环节,都沉淀了大量数据,且当前柔性供应链的业务升级需求,对数据分析和指导性预测提出了更高的IT要求,数据中台正是通过数据归集、融合,依托新技术,面向场景实现数据业务化的第一步。

 

企业战略和业务方向决定了其以主营业务方向为核心、纵向布局的多业务形态。在降本提效的导向下,各企业都迫切地希望通过归集共通的生产流程,避免重复建设,降低成本。纵向业务之间,相似的业务逻辑、共同的IT承载和实现逻辑成为业务中台的构建基础;集约化IT、提升IT研发效率、实现业务驱动IT变革和IT推动业务创新成为业务中台的构建驱动。

 

因此,共通的数据融合归集需求、业务流程共享需求,使得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成为各大企业中台规划中最常见的身影。

 

03 需建设中台的企业画像

 

在各行各业都在畅谈中台的今天,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建设中台?答案是否定的。中台的本质是归集融合数据、归集共通的生产流程,因此,有必要建设中台的企业应具备以下特点。

 

(1)业务规模大、业务条线多,且具备相似性

 

企业业务规模大,则会沉淀大量数据;业务条线多且业务逻辑相似性高,区隔的系统建设必然存在重复“造轮子”的问题,从而导致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浪费。

 

(2)IT系统多,且已经实现了系统化和平台化

 

企业系统化是指企业的每项业务都已经具备信息化系统,如企业的数据管理采集有专门的数据管理系统,企业的合作有专业的合作伙伴管理系统支撑。此类企业已经实现了基础业务的信息化,但是系统间交互难。

 

(3)扩张需求强,有内生创新力

 

企业内生的扩张需求强烈,希望能加速创新业务的孵化,并实现业务的快速上线,通过IT能力加速业务变现速度。

 

(4)内部协同难度大

 

企业内部部门繁多且结构复杂,部门间互通成本高,业务流程交错但并不畅通,急需行政层面和IT层面双向发力贯通流程。

 

04 不同类型企业典型中台案例

 

当前行业中,从业务链长短的维度看,有两类企业:一是短业务链企业;二是长业务链企业。本文将选取几家具备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分析。短业务链企业的典型代表为阿里巴巴。阿里巴巴电商聚焦于售卖环节,通过整合供应方和购买方,构建以运营为核心的商业模式。长业务链企业的典型代表为华为、小米和易派客(中国石化),其产业链包括研发、生产、供应、销售和服务全环节。

 

短业务链的纯售卖型企业

 

短业务链的阿里巴巴是一家纯售卖的企业,其在业务链条中所处环节为销售和服务环节,换句话说,阿里巴巴对IT架构的重塑需求集中在对运营的支撑。阿里巴巴的IT架构经历了4个阶段的变化:IOE 阶段、分布式阶段、平台化阶段和中台化阶段,如图3所示。

 

平台化阶段信息获取成本高、互联互通成本高、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服务的不确定性等,导致了新业务需求研发速度缓慢、新业务服务效率低下,而阿里巴巴业务全面扩张,从线上逐步走到线下,布局新零售,业务发展速度已经快于IT升级的速度。

 

阿里巴巴以成熟的企业级分布式应用PaaS平台作为技术底座,通过制定业务的基础协议、构建中心化控制单元、分离业务逻辑和IT实现逻辑并完成映射,从而完成了数据和平台的升级改造。对于业务基础协议来说,核心在于定义不同业务的概念、边界和与其他业务互通。

 

比如清算业务,清算包含清分和结算,清分和结算对数据的需求是日交易数据和汇总的交易数据、交易金额,以日和结算周期为时间要求。

 

通过制定基础的协议,标定每块业务的边界以及业务和业务之间的标准通信流程,形成IT层面固化的通信标准。打造全局的能力一点看全,实现能力互相调用的标准链接流程,基于需求的解构形成前端业务逻辑和中台的IT实现逻辑。阿里巴巴的中台架构如图4所示。

 

阿里巴巴数据中台的内核是中台产品服务化,通过采集数据、智能化构建数据、管理数据资产并提供数据调用、监控数据、分析数据与展现数据来实现。数据中台的大数据技术、中台方法论,助力实现了中台产品化服务输出。而中台战略衍生的协同作战思维、特色大数据有力地保障了技术、人才、方法论融入产品化服务并落地。

 

阿里巴巴IT架构演进

 

阿里巴巴的中台架构

 

阿里巴巴的业务中台的核心在于把用户服务的核心链路——会员、商品、交易、营销、店铺、商户结算,当作一个整体的平台产品,IT开发在企业内部不是承载研发需求的被动角色,而是通过全环节贯通打造一个大的中台产品,为前端业务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。

 

阿里巴巴的中台建设,不仅是IT层面的技术演进,而且是技术、业务和组织的全面升级。阿里巴巴中台破除了IT系统层面上的部门墙,组织层面通过垂直化的事业部,实现以业务条线规划团队,而不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。不仅如此,阿里巴巴构建了组织中台,专项支撑中台建设,保障中台的顺利升级和后期的运营维护。

 

阿里巴巴中台的建设经验是:技术的升级最终目标一定是促进业务的发展,因此,建设中台应首先从业务层面确定战略,统一目标,以企业级力量构筑中台。

 

“研产供销服”一体的长业务链企业

 

“研产供销服”一体的企业也可以分为两类:一类是传统的制造、销售为一体的企业;另一类是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,较为新兴的制造型企业。两类企业有着一个共同点:生产和运营解耦。生产包括研发、生产制造和供应环节,运营包括销售和服务环节。

 

对于传统企业中石化来说,产品类型、标准相对固化,其产品更新升级低频响应市场需求,因此生产和运营环节天然解耦。本文中的另一类长业务链企业——华为和小米,其产品竞争压力大,技术升级发展速度快,因此产品高度响应市场需求。

 

但是,长业务链条面临两个问题,一是串行式业务单纯以销量推动生产,导致企业效率的降低,也不符合当前柔性制造的发展趋势;二是忽略了技术驱动产品创新带来的业务提升。

 

因此为实现产品侧创新驱动和销售侧的供应链柔性拉动,长业务链企业一般会通过组织和战略,解耦运营和生产,具体如图5所示。两类企业的中台建设也聚焦于面向不同生产环节的能力支撑。

 

从建设中台的路径来看,小米规划了 3 年的信息化战略,IT规划与业务发展并行推进,以流程驱动IT应用,促进自建系统和采购系统的融合。在战略上实现产销分离,规划了包括泛零件、新零售和互联网的“铁人三项”战略;在组织结构上裂变成硬件产品、互联网、IoT平台和电商 4 个方向、10 个部门;在 IT 层面运营环节,中台重在支撑用户和经销商,生产层面侧重于数字化供应链,以项目或订单的方式推动生产,以供应规划拉动生产,实现柔性供应链支撑。

 

 

因此小米建设了数据中台、业务中台和技术中台。业务中台划分为14个中心,面向线上商城、第三方电商网站(如京东、淘宝等)、门店系统和直销分析系统,提供产品交易全环节、客户运营全环节的共享能力,实现面向不同的线上下渠道共享IT能力,通过IT集约化降低企业成本。数据中台通过xDATA数据平台进行统一采集,配备xDATA数据团队,在清洗后的数据上进行面向不同业务场景的分析。

 

通过日常经营指标的分析、经营管理分析和战略风险分析,打造坚实的业务数据化基础。小米的技术中台将底层资源和开发组件进行技术下沉,为系统建设提供高度模块化的零件。

 

小米的业务较为复杂,因此在中台面向前台支撑业务中,要考虑自有线上商场,如国内的小米官网、优品商城和海外的电子商城,也要考虑到如何对接第三方电商平台。

 

面向各门店的营业系统,如小米之家、授权店、直销点和各种第三方门店,小米需要通过中台服务,为门店提供进销存能力,为直销和分销方提供客户协同、分销网络和营销的风险分析管控能力,并面向渠道提供完备的客服、售后平台能力。

 

因此,中台战略和架构,对于全生态覆盖的企业来说,最重要的就是将不同业务线、不同业务App的共同流程提炼和沉淀,形成可复用的完整IT能力,降低业务间流程互相调用的时间成本,通过敏捷响应提高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感知。

 

小米中台的主体架构

 

华为在业务层面上,一直强调运营作战和能力建设的分离,本质也是通过解耦长业务链条的各环节,缩短流程提升效率。华为的“让听到炮声的人能呼唤到炮火”战略正是华为中台战略的形象化比喻,中台是为一线业务人员提供炮火的作战平台,而炮火正是中台能提供的能力。

 

 

华为以组织为核心,以中台为承载,实现了企业的双V发展模型(如图7 所示)——“业务和数字技术双轮驱动”,以客户体验为驱动提升运营,技术发展催生产品创新,运营与生产双线发力,增强企业竞争力。

 

 

05 运营商的中台思考

 

在当前建设网络强国、构建数字经济的大趋势下,国内 3 家运营商都在发力向着数字化、互联网化转型。运营商作为大型的近C端、近B端企业,业务规模大,沉淀了海量的数据,公众业务、政企业务、创新业务条线多,但却存在协同难度大、部门壁垒高的问题。运营商的系统交互难、数据价值无法最大化的现状,正是中台旨在解决的问题,因此,运营商可通过建设中台提升IT能力、加速转型。

 

运营商应从企业级视角出发,归集企业级的共通需求,锚定业务链长度相似的的企业,模仿其中台建设。建议运营商模仿华为和小米,解耦运营生产,规划中台建设需求,厘清各个中台的业务边界,构建适合运营商的中台体系。

 

(1)解耦生产

 

面向内、外部产品研发团队,利用自有的网络、大数据、云、物联网等基础资源和能力,研发面向公众客户、政企客户的优质产品。生产的职责止于产品的上架。

 

业务侧中台通过能力开放,引入外部的产品研发团队,构建内外合力的研发体系,基于基础能力,开发具有操作界面的小型 IT 工具,“能力+小IT工具”将能力变为可出售的产品。数据侧中台可提供两类支撑:一是作为数据报表、场景化数据服务类产品的基础生产资料;二是分析优质产品的画像,指导研发团队提高产品质量。

 

(2)解耦运营

 

面向外部客户,以销售为起点,包括后续的服务和维系环节。运营的职责始于产品上架,贯穿交付、运维全流程。

 

业务侧中台提供不同触点接入技术适配,实现全触点的统一视图呈现,支撑产品、客户和合作商的服务和管理,让“卖产品”更容易、更快捷;数据中台在数据融合的基础上,构建三层视图,底层是源数据采集层,包含运营商B域、M域、O域和E域等多域数据,并在公共数据中心完成明细数据的汇总,典型结构如图8所示。最顶层围绕数据对象,打造以客户、产品和合作伙伴为主体的萃取数据中心。

 

基于数据中心,提供以客户运营为核心的能力支撑:用户画像、订购行为分析,分析用户产品和服务的偏好;产品的竞争力、收入贡献、销售情况分析,为是否持续售卖产品提供数据支撑;用户与产品的适配度分析,为用户推荐符合其喜好的产品。

 

因此,建议运营商从战略上确定中台的建设构想,规划企业级数据中台与业务中台,两中台的支撑关系如图9 所示。技术中台建设与否,可根据当前的各条线的技术组件现状进行决策。

 

如当前已形成相对统一的技术体系,则可构建技术中台。若当前技术组件差异化较大,建议构建平台研发的“工具箱”,各条线可从工具箱中自行选取所需组件,逐渐收敛后再建设技术中台。

 

数据中台典型架构

 

 

另外,对于运营商来说,中台建设的路径和程度是不一致的,对于已经做到了数据集约化、IT 集约化的运营商,其中台建设如本文所述,从省公司和集团考虑各个业务条线、公众和政企市场的能力共用。

 

而对于省公司、集团尚未实现集约化的企业,由于省分公司平台、数据结构差异较大,近期中台建设应更注重集团级共用能力的建设,逐步推进省分数据汇集、结构统一和业务功能共用。

 

在推进中台建设地过程中,建议实现垂直化组织架构,组织与IT匹配,并配备专项的人、财、物,保障中台的有序建设。为避免中台建设完成后公共功能无人负责、代码质量下降的问题,应打造专项团队或部门,持续进行平台迭代升级,切勿期望一劳永逸。

 

另外,在中台建设中应避免出现“泛中台”的问题,不能为了加快建设速度而以简单集成现有平台、开放接口的方式构建中台。

 

结束语

 

中台对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、提质增效至关重要,因此,对于大中型的近C端企业和沉淀了大量IT资产的近B端企业来说,企业中台建设是必要的。但是中台不是一个项目,而是变革落地的方案,是需要从战略层面规划,确定业务方向,协全企业之力完成的联动变革。

 

再者,中台只是解决现阶段业务、技术和组织升级发展的特定方案,不是“万能灵药”,且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,持续迭代优化,企业决策需要放平期待,不能期冀一劳永逸。

 

总之,中台对于大中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是正向的,但是中台建设在国内存在概念泛化的问题,尚未有成熟的通用方法和工具,仍需要企业、厂商根据自身业务方向进行探索和实践。如何借助中台体系,在公众市场饱和、政企市场产品创新有待提高的现状下,以IT助力业务破局,是运营商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
 

来源:数字国资

 

上一篇:激情褪去,数据中台与数据治理将何去何从?

下一篇:谈谈数据编织与数据网格、数据虚拟化、数据湖的区别

  • 分享:
龙石数据
咨询电话: 0512-87811036,18013092598
联系我们
商务联系微信

商务联系微信

0512-87811036,

18013092598

咨询电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