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治理为什么是持续性项目,究竟都在做什么?

2025-11-12 16:19 浏览量:26

一、引言

在之前的文章中,我们探讨了什么是数据中台。数据中台本质上是实现数据“汇聚整合”与“服务化输出”的核心载体。

需要明确的是,数据中台 ≠ 数据治理,它是一套产品工具,并不能自发、自动地完成数据治理工作。


 

很多企业在推进数据治理项目时,仍习惯将其视为一个普通的“业务系统”,做甩手掌柜。一旦项目结束、供应商离场,企业往往并未真正形成数据管理能力,导致数据问题反复出现、治理成果“开倒车”。
 

究其根源,在于数据治理本质上是一项持续性工程,需要多方协作、长期投入,涵盖组织架构、标准制定、技术支撑和持续运营等多个层面。

 

二、为什么数据治理是持续性的?

 

2.1 多方协作的复杂性

 

数据治理并非信息化部门(也可称为技术部门或数字化部门)的“单兵作战”,而是一场跨部门协同的“集团战役”。
 

举个例子:技术部门发现业务部门A在录入11位编码时,误填为10位,造成数据质量问题。当要求业务部门A修正时,若对方不配合,就必须依赖更高层级的协调。
 

一旦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,数据治理就容易陷入僵局——因为对业务部门而言,这通常意味着额外的工作负担。
 

从《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》来看,数据治理组织应具备三类职能:立法职能(制定制度、标准与架构)、司法职能(问题管理与修复)、行政职能(服务保障与执行责任)。在真实项目中,通常涉及以下角色,需要长期沟通与配合:
 

  • 技术部门负责平台搭建、数据集成、质量检测与问题修复
  • 业务部门提供业务规则、数据标准,参与数据修复与使用反馈
  • 数据治理委员会(管理部门):制定数据战略、统筹规划、协调资源、监督执行
     

2.2 业务与数据的动态变化
 

任何组织都围绕业务运转——企业靠业务创造利润,政府靠业务服务民生。而业务本身,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:业务模式迭代、组织架构调整、产品线拓展……这些变化必然带来业务规则的更新,也意味着数据的结构、含义与来源持续演变。
 

只要业务不停,数据就会源源不断产生,在各个系统中流转。新的数据也必然带来新的质量问题。因此,数据治理没有终点,它必须与业务共同演进。

 

此外,随着治理深入,数据规范会逐步融入业务流程,这也要求组织不断适应新的协作方式。

 

 

三、数据治理包含哪些工作?

 

3.1 组织架构设计

 

数据治理是一项需要企业全员协作的系统工程。为实现数据战略目标,企业应建立跨部门、跨层级的数据治理组织,明确各方职责。

 

通常,数据治理组织会设立一个由高层领导牵头,业务、技术和管理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“数据治理委员会”。该委员会负责制定数据战略、协调资源、确立数据标准与政策,并监督执行(立法与司法职能,确保“做正确的事”)。同时,也要明确数据管理服务等具体工作的权责归属(行政职能,确保“正确地做事”)。


 

 

图片摘自《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》,纵向显示了组织内部不同层级开展的数据治理活动,横向则显示了数据治理职责在组织职责、技术和业务领域之间的分工。

 

3.2 规章制度梳理

 

规章制度是数据治理的基础,为数据管理提供统一的行为准则。主要包括:

 

  • 数据标准体系如命名规范、编码规则、数据格式与口径定义,确保数据一致性
  • 数据质量要求明确完整性、准确性、及时性、一致性等核心指标及检测方法
  • 数据安全规范涵盖数据分级分类、权限管控、脱敏策略与审计机制
  • 数据共享与使用规范界定数据开放范围、审批流程与使用权限,促进数据安全可控地流动
     

3.3 技术工具支撑
 

尽管数据治理的核心是组织协作,但整个过程离不开工具的支撑。选择合适的工具,对提升治理效率至关重要。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数据中台产品,就是这类工具的典型代表。
 

以龙石数据中台为例,一套完整的数据治理工具通常包括:

 

  • 数据集成模块实现数据仓库的快速构建
  • 数据标准模块制定统一的数据表达规范
  • 数据质量模块支持质量规则定义、自动化监控与异常发现
  • 元数据管理工具构建数据地图,梳理数据血缘,支持影响分析
  • 数据共享模块将治理后的数据安全、便捷地反哺业务

 

这些模块共同构成数据治理的技术底座,显著提升治理效率与效果。
 

 

3.4 流程优化与嵌入

 

数据治理的最终目标,是让数据更好地赋能业务。因此,必须将治理要求融入业务流程:
 

  • 源头治理:在数据录入环节嵌入校验规则,通过表单控件等方式防错
  • 闭环管理:建立数据问题的发现、分析、修复与验证机制
  • 绩效牵引:将数据质量纳入业务部门考核,激励一线人员主动参与
  • 意识提升:通过考核以及过程沟通,业务人员意识会逐步提升,从源头提升数据质量

 

四、如何有效推进数据治理?

 

4.1 避免“大而全”的目标
 

数据治理初期,切忌设定过于宏大、全面的目标。由于治理涉及面广、协调难度大、见效周期长,若一开始就追求“大而全”,很容易因资源不足、阻力过大而失败。

 

更务实的做法是:小步快跑,由点及面

 

4.2 渐进式推进策略
 

1. 选准切入场景

 

前期可从以下几类场景中选择突破口:
 

  • 高频共享数据使用频率高、影响面广的数据
  • 重点专题数据如核心业务数据、关键指标数据
  • 异议数据当前问题突出、业务部门反映强烈的数据

 

2. 逐步扩大范围
 

在单一场景成功落地后,及时总结可复制的经验与模式,逐步拓展到更多数据域和业务场景。
 

3. 双向推进

 

  • 自下而上:从具体场景切入,用实际效果证明数据治理的价值
  • 自上而下通过治理委员会提供组织保障,推动跨部门协作

两者结合,形成合力,持续将数据治理推向深入。

 

4.3 方法论支持:“理采存管用”

 

在具体执行层面,可参考龙石数据提出的“理采存管用”方法论,形成系统化、闭环的治理路径:
 

  • :梳理组织数据资源现状
  • :将分散的数据资源集中采集
  • :设计合理的数据模型,分层存储数据
  • :实施标准、质量、安全等管理措施
  • :将治理成果赋能业务,体现数据价值
     

 

 

本文内容为小编个人经验的输出,仅涉及数据治理的“冰山一角”。数据治理是一项庞大而精密的工作,无论是工具选型还是组织建设,都兼具技术与艺术的双重属性。

龙石数据长期专注于数据管理能力的输出,目前我们正将多年实践经验总结成书,希望能更系统、更贴合本土环境地助力大家的数据治理工作。

 

下一篇:AI驱动的智能数据治理:从“成本中心”到“创新引擎”的实践蓝图

  • 分享:
龙石数据
咨询电话: 0512-87811036,18013092598
联系我们
商务联系微信

商务联系微信

0512-87811036,

18013092598

咨询电话